绿色与科技共融——探秘成都大运会场馆

创建时间:2023-07-26
浏览量:0

绿色与科技共探秘成都大运会场馆

2023-07-25 09:49:38    作者:纪沐辰

智能调控场馆温度、雨水回收进行绿化浇成都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大运)开幕在即,大会坚绿色、节俭、必的办赛原则,新建场13处,提升改造现有场36处,通过诸多科技的加持,在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同时,实现绿色节能低碳。

旧馆改造更节能

成都大运会各大场馆的建设和改造都遵循低碳原则,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通小、巧、的改造办法,实现场馆低碳、节能、环保。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排球场馆中心是此次大运会排球项目比赛场馆之一,大运会期间,该场馆将承担20场赛事。这座已建20多年的场馆,通过内部换装后,变身为的绿色场馆。

场馆内部改造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二楼,看台四周一圈大玻璃窗户,一扫普通体育场密闭空的感觉,显得格外敞亮透气这是我们场馆的一大特色,可以根据气候环境来调节场馆的照明,比如气候适宜的白天,在这里比赛的运动员以及观众将享受到自然采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大大减低能耗场馆工作人员表示,项目在改造设计之初就确定绿色、科的理念,无论是采用的技术还是所选的建材,均在高品质的基础上要求注重环保、节能,通过绿色化改造,最大化地将采光和通风加以利用,届时为比赛选手和观众提供更加出色的比赛和观赛体验。

位于双流区体育中心体育馆的羽毛球比赛场馆,将承担大运会期间的羽毛球比赛任务,与一般场馆不同,场馆建筑顶层分布着一条条灰色布袋风筒,布袋风筒上分布了多排小孔,可以让空气分布均匀一致,也能起到降温作用。在使用时,馆内温度将保持恒温状态,确保场地内羽毛球比赛不受风速的影响。

四川省体育馆作为大运会众多场馆中唯一列入成城市记忆老建的场馆30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提升改造,也是此次大运会改造场馆中施工难度最大、投资额度最大、工期最紧的场馆之一。通过植入低碳智能技术,设立先进的灯光照明控制系统、暖通设备、自动消防喷淋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现场馆功能迭代升级。

既有场馆的改造,没有做大开大挖大手,而是通过优化自然通风和采光、加装布袋风筒、使用喷雾降温系统等,实现了场馆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新建场馆更低碳

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举办地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包一场三”—4万座的综合运动场1.8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5000座的游泳跳水馆和综合小球馆。同时还承担竞技体操、游泳比赛及训练场馆等功能。

IMG_257东安湖体育公一场三朱建国摄

据介绍,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作为国内罕见的正圆形体育场,结构复杂,项目团队应用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强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模拟,利用模块化施工技术,钢构件在地面拼装后分片吊装,将屋盖钢结构50米高空中完成精准合龙,推动实现高品质高效率施工一场三主体钢结构总用钢2.75万吨,约相当4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钢结构作为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产生同时,还可反复利用。

此外,场馆5.4万平方米金属屋面系统,包含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及装饰铝板系统,确保滴水不漏。屋面均采用隔声节能设计,内置保温隔热层13层结构,除具备屋盖作用之外,还可充分节约能源。

成都大学排球馆是离运动员生活区最近的比赛场地。其中,新修的副馆是运动员热身训练场地。

在馆内顶部,有一个银灰色600平方米大小的玻璃采光井。阳光照进采光井,均匀散布在场馆各处。如此透彻采光得益于馆外一排排倾斜的玻璃幕墙。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采光井玻璃幕墙使用的是一种新型建筑型材玻璃,因截面U形,比普通平板玻璃的机械强度更高,有理想的透光性、较好的隔音性及保温隔热性,而且施工简便。

此外,制作一U形玻璃,原材料均来自废旧玻璃,有效减少了废弃污染。由于其外表美观、采光良好,内外墙无须多余装饰,也大大降低油漆和涂料的使用如果与未安装玻璃采光井的同等大小场馆对比,每天在灯光耗电上可节300~500千瓦时。相当于一个普通三口之家两三个月的用电量工作人员解释道。

位于市区北部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冰篮球馆是新建的核心场馆之一。走进该场馆可视化管理平台工作间,一块大屏幕映入眼帘。室内外的温度湿度、电力设备的功率电压、给排水管网的流速水压、照明设备的开关能耗、出入口的人流量等数据均呈现其上。

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人数以及活动变化,并实时调节空调出风量和设备运转量,来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该平台使整个体育场馆的能耗降低15%,设备运行效率提升20%,设备生命周期延长20%,运维成本减少30%

用于水球比赛的香城体育中心,这座场馆拥有独特的雨水回收系统,能对留存的雨水进行处理,并转换为场馆的绿化养护用水。

将一盆水倒在场馆外的地面后,水几乎瞬间消失场馆周围都是采用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结构地面,占地面6.4万平方米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利用这种雨水回收系统,场馆全年将节3000吨以上,耗水量降20%,基本可满足场馆区域内绿化养护用水需要。

成都大运会坚持节约节俭可持续原则49个赛事场馆中36个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13个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专职副部长杜胜歌介绍说,各场馆按非必要不设原则控制临时设施搭建,强化场馆低碳智能运行。据第三方核查机构初步核算,成都大运会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将实现减少碳排放2.6万吨。